Page 37 - 0707 中華民國中小學-科教館60年特刊-電子書
P. 37
經驗傳承-人物專訪
學,擁有了知識以後,就可以用不同的 至在看似碰上死路時,鼓勵學生並給予
角度觀察、學習,無論成績優異與否, 力量突破高牆,進入下一個境界。
要先「想要」做,才會去「實際」地 但難道老師就這麼無所不能嗎?
做,而做了以後得到的不單單只是科學 面對這樣的問題,陳淑華老師提到,她
原理,還有學習如何規劃科學研究的整 會利用空閒時間前往大學進修,冀望在
個面向 ( 包括過程、計畫……),所以 不斷地為孩子解答時,能授予更加正
科展只是動機和表達的舞臺,而其後所 確、有效的知識與方法,也能藉此擴展
學的科學知識卻能內化成自己的資產。 自己的能力。
抱持科學探究的初心,持續向前 陳淑華老師也提醒我們:做科展
「我知道這對孩子是一輩子的事, 重要的是與合作夥伴的相處以及規劃研
所以我必須不斷修正我帶領的方向 」 究過程和架構,順帶地催促自己學到自
一屆的學生離開,相對的也會有新一屆 然科學,但若只想以升學的加分為動機
的學生加入,在一次次的更替中,對學 而參加科展,對整體而言是不智的。陳
生而言,人生的「國中科展」就此結束, 淑華老師一次次的見證,加分的動機容
然而對於陳淑華老師而言,每位學生都 易讓同學喪失對科學的喜愛與熱忱,反
是她的另一雙眼睛,從學生的視角裡看 而無法持續與延展,抱持科學探究的初
的是科展路上種種障礙與困難的牆,而 心才是科展蘊含的真諦。
老師要做的正是引導學生繼續前行,甚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