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0707 中華民國中小學-科教館60年特刊-電子書
P. 36
科學教育 宜蘭縣員山國中教師
老師對孩子的春風化雨 —陳淑華
小記者 / 林廉興、陳依德、張竣堯、葛澐
尊重學生想法的老師 能力是近年來科展重要評比的項目,該
任教於宜蘭縣員山國中的陳淑華 如何將過往辛苦研究的成果淋漓盡致的
老師引領近百位國中小學子進擊科展, 表達給評審教授,是陳淑華老師注重的
對她而言,在一段段難得的師生關係 科展能力之一。她自信地說:「我們培
中,老師是這段關係的開拓者。「我常 養學生做的不只是科展,更是未來生活
常跟孩子說……」這是她受訪中的口頭 的能力。」她透過科學教育帶來的影
禪,字字句句間流露出對孩子的關心與 響,不只讓孩子們能夠獨當一面、獲取
提醒,在她眼中,學生就是她的「孩 優良的科學比賽成績,甚至使她的學生
子」。「 我不會讓孩子空閒下來,需 願意返鄉教書,將這分精神薪火相傳下
要給予孩子支持時就要支持。」她認為 去。這些皆證明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
在科學教育的路途上,不會永遠一帆風 一種微妙的關係-老師透過不斷的改
順,而老師正是學生的強心針,無論是 變教育方法和技巧來協助學生吸收知
學生天馬行空的想像,抑或是常人認為 識,而學生利用所學去追求心之所向,
的不可行方法,老師都會保留彈性空 這不正是教育之間的良性循環嗎?
間,一步步引導他們探索科學方法,從 殊榮之外,真正的收穫
學生的視角去探究科學的知識與問題,進
「我認為孩子要對自己所學的東
而轉換成滋潤他們思考張力的優渥肥料。
西有感覺,一定要先從認識身旁的環境
尋常的教材,不凡的提點 開始。」她展開了一連串「認識家鄉」
「 哇!你進步很多耶!你比之前 的科教計畫,深入所在的宜蘭縣員山
還要好太多了!」面對容易怯場的孩 鄉,日常中的事物幾乎都成了她計畫中
子,她總是笑顏滿溢的給予他們勇氣。 的原料,如:宜蘭正夯的生態瓶、瀋陽
「像他之前說話超緊張的,在成果發表 水草的歷史、因陶瓷原料遭開挖的山
的時候,面對教授、評審們提問都會怯 頭、宜蘭金棗蜜餞……她認為念書就只
場,而訓練演說的過程很辛苦,甚至流 是書,但藉由讓孩子解決自己家鄉的問
淚,但之後有同學陪他,漸漸地他可以 題,更能了解知識應用的價值與意義。
獨當一面的去表達自己的成果。」演說 先有比賽獲得動機,接著才去學習科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