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0707 中華民國中小學-科教館60年特刊-電子書
P. 169
科展展望
陳益興館長 專訪
曾任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
(96.9-98.9)
教育工作是國家建設、國家進步、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力量,我們在
六十年前非常重視科學救國,也就是要用科技來復興國家,在此要表達敬佩之
意。我們創辦中小學科展,能夠在科學教育扎根,提供了非常優秀的一個路徑。
在學校這個層級,初賽的階段,大概有二十來萬學生參加,各縣市的複賽也有
二千多件被選拔出來,從兩千多件又挑選最優秀的三、四百件,參加全國性決賽,
經這樣一層、一層的從普及到菁英都兼顧到。我想教育的工作如果能夠像科展中
小學科展,一棒接一棒,一年接一年。一個老師、一個班級、一群學生,不論是
純理論的,或者應用性都能夠兼顧。我覺得這實在是我們臺灣,我們中華民國教
育非常重要的一項典範。
中小學科展的創辦是一種發現、探究、驗證科學的教育。在科展這樣的工
作,有很多老師幫忙,我們稱他是科學教育的輔導老師,有很多學者專家義務性
的協助。老師帶著小朋友、大朋友在學校周遭或者學理上希望可以探討的,或是
小朋友發現的,無論是小學生或中學生都能夠長期的在生活中驗證知識性,從做
中學來發現、來驗證有關科學的原理原則。舉一個例子,在科學教育館服務時,
創設了一個網路科教館,將歷年到民國九十五年的佳作以上的作品上放到網路科
教館。臺中女中的一位女同學,她從網路科教館發現了多年前有一位小六的同學
發現到麵包蟲可以分解保麗龍,讓她覺得小學生做的科展有這樣發現,這位高中
女同學就在教授與高中老師指導之下,進一步去發現原因。原來是麵包蟲,牠裡
面有一種紅菌,這個紅菌可以把保麗龍分解掉,解決了環保的最重要的問題,因
為這一個發現,獲得了二零零七年中學生的科學奧運 Intel 國際科展,她贏得大
會最高榮譽「英特爾青年科學家獎」,成為該獎項第二位獲獎的亞洲學生。我們
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資訊等的國際奧林匹亞科學競賽,金牌
不計其數,我在任內時已經有兩百三十二面,在我們優秀的老師指導之下,不只
是為科學教育扎根,還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中小學科展初期時由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臺北市、高雄市教育局三個機關
在輪流主辦,在九十六年時,開放到全臺二十三個縣市都可以輪流承辦,一次決
定三個縣市,也就是一次決定未來三年的主辦縣市。這樣就把科學教育的風氣,
科展的主辦權讓各縣市來辦,大家都非常的熱烈爭取;接著就是將中小學科展與
臺灣國際科展結合起來。參與中小學科展優秀的夥伴可以參加科教館主辦的科展
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