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0707 中華民國中小學-科教館60年特刊-電子書
P. 168
太有趣了。在尤其在參加臺灣國際科展,進入美國 ISEF 代表時,在科教館
有祕密基地進行培訓,培訓過程是非常非常辛苦,因為老師會不斷對作品提問,
為什麼要問問題,要知道是不是你自己做的,整個研究流程是否經得起驗證,而
且全程要用英文講,不是背英文,所以選手必需要能融會貫通被問倒就回來重新
不斷修正練習。等到在美國拿到獎時,那個激動情況,令人是覺得非常的開心、
非常感動。這個過程都是做科展當下意外收穫,因為從中也培養你的積極性、堅
毅性,抗壓性,這個是在參加美國科學競賽時,意外的收穫,所以這些參賽學生
以後表現非常不錯。
早期的中小科展比較重競賽,現在在競賽之外增加博覽會。我曾請教過中
研院院士,我們的科展是只辦競賽拔尖就好了嗎 ? 他說不行,種子要多,所以科
教館的行動科學車在到全國科展會場,是科學競賽,也是科學嘉年華。科學競賽
的同學來參加科展也可以看看那個博覽會,讓整個這個科學競賽不會那麼嚴肅。
我帶學生去美國參加 ISEF 也是這樣子,會有一些科學活動,當地的博物館都會
來參與,甚至一些科技公司 Google、Facebook 也會參加,展示新的技術,讓世
界各地去參加的選手、老師大開眼目。
全國中小學科展在第五十屆時,科教館安排國小到高中獲得各科第一名的
選手到中研院與院士對談,小學生就會問一些很好玩的問題:你為什麼可以這樣
做實驗?你不覺得累嗎?你為什麼可以做這麼久 ? 院士他們會用比較淺顯易懂的
言詞跟學生對話。這個過程看起來有趣,事實上是很有啟發性的。當然上開選手
也會依例晉見總統,也是很棒的,小孩子接受總統召見,代表國家對科學的重視。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講究是帶得走的能力,就是說離開學校,你還擁有這個
能力去應付社會的變化,而投入科展是養成帶走能力最好的方式,因為它就是探
索與實作。在研究路上、在你學業上,在你人生中都是好事,所以非常鼓勵大家、
家長、老師帶著你的孩子、你的學生去參加科展,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