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0707 中華民國中小學-科教館60年特刊-電子書
P. 16

即使微不足道,也是貢獻



                                       政務委員—唐鳳


                                        小記者 / 林俐、柯仲晏、章家瑜、莊乃澂、葉芊妤


                 新冠肺炎的疫情持續在全球燃燒                         起跑點」,即使不是在校學生也可以
            的同時,臺灣政務委員唐鳳亦因應對                            透過網路學習。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

            得宜的防疫措施,讓名聲照亮國際。                            記憶性知識將被關鍵字搜尋取代,人
            甫結束一場關於口罩地圖的記者會,                            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在興趣、創作上,
            只見她邁著從容的步伐進入會議室,                            甚至可以老幼共學,不再受年齡、領
            著一襲黑色裙裝,再配上自信的長髮,                           域、距離,甚至是語言的影響,尋找

            可謂是她的標準裝扮。談吐條理清晰,                           自己的專長和興趣,將會變得愈來愈
            對於每個問題皆認真看待,總是微傾著                           重要。
            身體,眼神專注地在了解提出的問題。                           科展轉捩點

             適性揚才的教育                                         唐鳳委員從小便在資訊領域展現

                 因父親工作的緣故,促使唐鳳委                         極高的天分及興趣,國一時初闖科展,
            員童年多次搬家,足跡遍布臺灣,更                            便是以壓縮法為題目,第二次則編寫
            甚跨足海外。跟隨著父親去到德國讀                            了一個搜尋引擎。這兩者在性質上有

            書的那年,除了能和父親久違重聚,                            巨大的不同,第一次參加科展從查資
            更見識到不同的教育環境與學制。德                            料到編寫僅憑一己之力,第二次則因
            國於中學一年級開始分流,比起臺灣                            為恰巧碰上網路資訊大爆發而多了許
            崇尚學術教育,德國人大多會選擇技                            多資源,她在網路交流平台得到很多

            職教育,為了能夠盡快對社會有所貢                            意見,也有更多管道去尋求幫助。第
            獻,發現到異於我國重學科勝於技職                            二次科展打開她的眼界,自嘲第一次
            的弊端,自此在她年幼的心中栽下一                            的作品就像小孩完成的一樣,不論在
            枚希望改革的種子。                                   哪個方面都無法和第二次的作品相提

                 唐鳳委員眼中的理想教育即是「適                        並論。
            性揚才」,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                                 而支撐唐鳳委員再次參加科展的

            興趣發展並自由探索,不需要「贏在                            原因,則是當時的小學校長,為了讓







                                                      14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