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象圖

    最新消息

*
  • 縮小字級
  • 加大字級
  • 友善列印
  • facebook
  • twitter
最新消息
第65全國科展獎項出爐 高雄市及嘉義市奪縣市團體獎第一

(本館訊)
中華民國第65屆中小學科學展覽頒獎典禮於今日(7/18)上午在新竹市立體育館隆重舉行。本屆科展由新竹市政府承辦,動員全市資源傾力籌劃,讓各項活動得以順利圓滿完成。展覽期間,來自全國的參展師生及熱愛科學的民眾齊聚一堂,共同感受這場一年一度的科學盛會所帶來的熱情與活力。經過為期五天的激烈競賽與多元豐富的科學活動後,大會於今日正式揭曉13類科的大會獎、特別獎,以及學校團體獎與縣市團體獎等各項榮譽。
        頒獎典禮中,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彭富源署長代表教育部向全國29個地方科展的主辦及承辦單位致上誠摯的感謝,肯定他們長期深耕國中小科學教育、持續投入的努力與付出。同時也感謝長期支持科學教育的民間單位,包括財團法人TDK文教基金會、臺灣康寧顯示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崇友文教基金會、台灣微軟公司、財團法人大成文教基金會、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台灣昆蟲學會、中華民國數學會,以及友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設立「特別獎」以鼓勵青年學子投入科學研究,展現了公私協力推動科學教育的最佳典範。彭署長亦特別感謝全國指導教師多年來的傾心付出與悉心指導,為我國培育出無數優秀的科學人才。他也勉勵所有參與的學生:「科學探索是一段漫長而充滿挑戰的旅程,需要鍥而不捨的精神與持續學習的態度。唯有善用每一次學習與實踐的機會,才能在全球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時代中找到自我定位,甚至成為引領未來的關鍵力量。」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指出,今年全國各級學校科展參賽作品達10,122件,經初選參加地方展覽會的作品有4,407件,最後進入全國展覽會並完成報到的作品442件(1,931位師生;1,240位學生;667位男生、573位女生),佔4%。共由105位評審委員參與評審,總計頒發第一名28件、第二名28件、第三名69件、佳作88件,團體合作獎及(鄉土)教材獎、探究精神獎共計85件,總得獎率67.42%(男女得獎人數各453人及393人;男女得獎率為53.5%:46.5%)。在此激烈競爭中,由高雄市及嘉義市分獲縣市團體獎第一名(依參展件數10件以上、未滿10件分二組評比);學校團體獎各組第一名,國小組由臺中市私立明道普霖斯頓國民小學獲獎;國中組由臺南市立建興國民中學獲獎;高中組則由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獲得佳績。此外,大會亦頒發了包含「TDK獎」、「台灣康寧創新獎」、「崇友創新研究獎」、「微軟少年英雄獎」、「大成獎」、「聯發科技創造無限可能獎」、「台灣昆蟲學會昆蟲研究獎」、「中華民國數學會中小學數學研究獎」、「D-Link友訊智慧生活創意獎」以及今年新增的「日本高中化學競賽特別獎」等10項特別獎。
        評審總召集人李文献教授總評時表示,今年科展作品整體深度優於往年,學生也能正確運用統計方法,展現豐富創意與研究潛力。作品多具實用性與前瞻性,不論在醫藥應用或基礎科學探索上皆具價值,學術成就值得期待,然而,最大隱憂在於部分參賽者過度著重實驗成果,忽視實驗記錄之完整性。實驗紀錄簿應真實呈現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是科學精神中「求真」的核心體現,但目前仍有不少作品僅呈現整理後的數據分析,缺乏原始資料紀錄,需加強觀念教育。在學術倫理方面,則提醒學生們應嚴守著作權原則。科展研究應由所有作者共同完成,著作權亦由所有作者共同擁有,不得由單一作者聲明即變更所有權或實驗成果歸屬。所有實驗必須由作者親自操作,並掌握數據來源,確保合法擁有該數據著作權。最後總召也給所有參展師生建議:作者應確認所有資料與圖表之著作權歸屬;落實參考文獻引用;清楚了解儀器之準確度與適用範圍;加強誤差分析與有效數之處理;以及明確說明實驗限制,避免過度延伸結果。(完整內容詳見評審召集人總評)。
        本屆的作品主題範圍都相當廣泛且多元,其中國小組地球科學科大會獎第一名為新北市新店區新和國民小學肖姝逸同學的作品《「岩」下之意~古生物化石訴說的家鄉往昔》,作品具鄉土性,研究動機清楚且有特色,不但完整地說明前人研究,也進行野外實地勘察,執行數目龐大且有系統性的樣品收集。評審委員表示,顯微鏡觀察對於薄片厚度的要求很高,此研究方法從學會到熟練,需要挹注大量的精神與時間才有可能完成。因此,憑一人之力可以完成如此大量的岩石收集與化石分析,加上手工能製備薄片觀察的技術,以及自組可以淘選化石(或岩石)的機具,儼然就像個大學生,讓有地科背景的評審都嘆為觀止,真的令人激賞!
        國中組生活與應用科學(一)科大會獎第一名得主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附設國中)的林佑謙同學,因為去年奶奶發生了一場車禍,當時造成的骨折還對生活造成一些困擾,因此他的研究作品《十字路口人車碰撞預測之研究》即是運用YOLO影像偵測模型辨別十字路口移動的車輛,並探討如何利用電腦視覺技術預測十字路口行人與車輛的運動軌跡及碰撞風險,預先了解每個路口的風險性,以避免憾事發生!評審委員認為,結合YOLO 及LSTM系統於交通風險預測具有創新性,且能掌握深度學習流程、標註、增強與追蹤演算法實務,並從社會痛點切入,提出有效問題定義與AI解法,具有提升交通安全的實務應用價值,是相當優秀的作品,因此也獲得「台灣康寧創新獎」特優。
        高級中等學校組工程學(一)科大會獎第一名的作品《環語鍊~結合本地LLM與去中心化情報交換的監測系統》,由國立新竹高級中學江博焺同學獲獎。一個家裡沒有網路、手機也被限制流量3M的大男孩,為了讓自己也能享受智慧家居生活,設計出一套去中心化的監測系統-「環語鏈」,透過數據本地處理與彈性的分層協作,解決傳統物聯網監測系統過度依賴中央伺服器所引發的隱私外洩、單點故障與缺乏彈性等問題,相較目前市面上有的智慧監測系統,他的作品更貼近人性需求,可以設身處地、記憶使用者習慣,或回以更人性化、而非機械化的回覆,還能加到學校群組友善提醒每日課表或活動叮嚀等,是完成度相當高的作品。評審委員認為本項作品具原創性,極具創意,更展現出良好的系統整合能力,相當令人驚豔!因此也獲得「微軟少年英雄獎」以及「聯發科技創造無限可能獎」優等獎。
科教館劉火欽館長表示,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今年已邁入第65屆,且睽違26年再次回到科技重鎮—新竹市舉行,別具意義。他特別感謝新竹市政府傾全力承辦,規劃豐富多元的科展之旅,巧妙結合科技、人文與自然,並提供優質的競賽與展示場域,為參展師生帶來深具啟發性的科學饗宴;也感謝國立清華大學及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等協辦單位提供場地與支援,讓本屆賽事得以順利圓滿完成。此外,劉館長也鼓勵國三及高中同學,參考評審委員的建議進行修正與精進,並把握機會於今年十月底前報名參加「2026年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科學研究者交流切磋、拓展視野!
        自即日起至7月20日中午12時,科學博覽會在國立清華大學設有90個闖關攤位、4個主題館;另外,科教館「行動科學巡迴車」車隊也在體育館前展出,每天更有4場次的科學工作坊,要讓大家到新竹科展體驗攤位、學習科學新知,全國喜歡科學的大小朋友,絕對不能錯過!此外,本屆所有參賽作品也將公開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科展資訊管理系統官網(https://twsf.ntsec.gov.tw/Article.aspx?a=37&lang=1),有興趣的民眾都可多加利用查詢。
 

檔案下載

「為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為文件標準格式實施計畫」,以及 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館檔案下載部分文件將公布ODF開放文件格式, 免費開源軟體可至LibreOffice 下載安裝使用,或依貴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檔案名稱 下載次數 更新日期 檔案大小 格式
65_團體獎名單.pdf 1175 2025-07-18 149 KB 65_團體獎名單_460.pdf (Adobe Reader(Pdf)檔案, 149 KB)
65_個別獎得獎名冊 1914 2025-07-18 892 KB 65_個別獎得獎名冊_460.pdf (Adobe Reader(Pdf)檔案, 892 KB)
65_大會獎得獎名冊 2145 2025-07-18 2 MB 65_大會獎得獎名冊_460.pdf (Adobe Reader(Pdf)檔案, 2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