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象圖

    最新消息

*
  • 縮小字級
  • 加大字級
  • 友善列印
  • facebook
  • twitter
最新消息
2025年美國Regeneron國際科技展覽會獎項揭曉 我國青少年科學家們共獲6獎

(本館訊)
青少年科學最高殿堂「美國Regeneron國際科技展覽會 (Regeneron International Science & Engineering Fair,簡稱 Regeneron ISEF )」今年(2025)的比賽結果正式揭曉!!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自年初舉辦的「2025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共選拔19名學生12件作品代表我國參賽,於臺灣時間5月16日21時的頒獎典禮中,從全世界上千位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1個大會三等獎、3個大會四等獎,美國化學學會二等獎及美國數學學會榮譽獎兩項特別獎。賴清德總統、蕭美琴副總統、教育部鄭英耀部長及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類延峰處長於第一時間致賀該團,肯定我國中等學校科學教育及基礎研究培育成效,以及表揚同學在國際舞台上精彩的表現。
美國Regeneron國際科技展覽會素有青少年科學奧林匹亞之稱,今年賽事自5月10日至16日於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舉行,共有63個國家地區、1334件作品、1657位學生參賽。科教館館長劉火欽表示:「代表團部分同學自去年夏天的全國科展就已開始投入科展專題研究,近幾個月在東吳大學物理系李文献教授等多位教授的指導下,同學們在賽前不斷深化研究內容,從研究方法、專題內容、到英語口語表達及海報準備等,讓同學在面對外國評審時,更能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在全球最為盛大的中學生科學競賽獲得榮譽,不僅有同學投注的心血,更要感謝輔導教授及指導教師的協助及支持。而此次代表團中有2件作品、5位同學為國三學生,雖未能獲獎,但也在國外獲矚目,顯見我國科學教育向下紮根,培養學生具有製作優秀科學專題研究能力的成果,更期待他們幾位持續專研精進,在高中時有更優秀的表現,為國爭光。」
本次代表團成績最好的是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范忠悅、施翔程同學的作品,《克雷伯氏肺炎菌莢膜型K47菌株之噬菌體分離及其莢膜多醣分解酶表現》。克雷伯氏肺炎菌可以在人類,特別是免疫力低弱的個體造成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等感染症,近年更流行於亞洲,且由於它對抗生素的抗藥性逐漸增強,尋找替代療法是當前醫療的重大挑戰。他們的研究用噬菌體及莢膜多醣分解酶尋找此疾病的替代療法,並藉由一系列實驗,篩選出可能具有莢膜多醣分解酶的噬菌體。評審們認為高中生能從廢水中成功純化出對克雷伯氏肺炎菌具專一性之噬菌體,實屬難能可貴,值得嘉許!同學們為對抗克雷伯氏肺炎菌所盡的這份努力,也讓這件作品獲得大會微生物科三等獎的殊榮。
而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的陳筠臻同學則以《探究螢光單體分子對激發複合體發光性質的影響及其應用》作品獲得大會化學科四等獎以及特別獎美國化學學會二等獎,獲獎最多!她研究的成果有助於快速從眾多不同的有機化學結構中,選擇最佳化的材料組合,使利用發光二極體所組成的顯示裝置具有更高的亮度與更低的能耗。此成果可快速地提供各式不同發光波長的材料,將可作為在發光二極體發光層材料、螢光感測器、生物成像等領域需求時的分子設計藍圖與指引。因研究具有持續開發的潛力,而獲得2項獎項的鼓勵!
因重視國際科學研究與交流對科學教育之重要,我國特別於「2025美國Regeneron國際科技展覽會」設立「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特別獎(Taiwan International Science Fair Special Award)」,並聘請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李文献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李忠謀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學系林沛練教授、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黃聖言副研究員,擔任特別獎評審委員,評選出2名國外學生,頒予參與「2026年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之獎勵,期待明年初能在臺灣看見這2名外國學生帶著他們的研究來臺灣跟國內學子分享交流。

表:參加「2025年美國Regeneron國際科技展覽會」學生得獎名冊

學生姓名

就讀學校

作品名稱

獲ISEF獎項及獎勵

我國相關規定

范忠悅

施翔程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克雷伯氏肺炎菌莢膜型K47菌株之噬菌體分離及其莢膜多醣分解酶表現

大會微生物科三等獎( US$1200)

1.新臺幣5萬元

2.審查後保送大學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校院各學系

陳筠臻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探究螢光單體分子對激發複合體發光性質的影響及其應用

1.大會化學科四等獎( US$600)

2.特別獎美國化學學會二等獎(US$3000)

1.新臺幣5萬元

2.審查後保送大學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校院各學系

林蔓伶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果蠅緯度相關晝夜節律特徵:穩定性、活動量分佈與演化意義 Latitude-Dependent Circadian Traits in Drosophila: Stability, Activity Peaks, and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

大會動物學科四等獎( US$600)

1.新臺幣5萬元

2.審查後保送大學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校院各學系

田欣禾

吳子庭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奈米 MPC 材料應用於電阻式有機氣體感測器

大會環境工程科四等獎( US$600 )

1.新臺幣5萬元

2.審查後保送大學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校院各學系

王奕翔

吳昶佑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塗色次數期望值之研究

特別獎美國數學學會榮譽獎

 

得獎學生作品簡介:
微生物學科:范忠悅、施翔程《克雷伯氏肺炎菌莢膜型K47菌株之噬菌體分離及其莢膜多醣分解酶表現》
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近年於亞洲盛行。由於此病原之抗生素抗藥性逐漸增強,尋找替代療法成為被重視的議題。噬菌體及其莢膜多醣分解酶對細菌具高度專一性,因此被認為極具開發抗生素替代療法之潛力。本研究純化出噬菌體ΦK47_1 ,並得到ΦK47_1的莢膜多醣分解酶。透過這些實驗,同學們希望為對抗克雷伯氏肺炎菌盡一份努力。
化學科:陳筠臻《探究螢光單體分子對激發複合體發光性質的影響及其應用》
本研究發展以有機激發複合體作為發光材料的新型態有機發光二極體,設計出可快速擇定激發複合體中兩個有機化合物配對的實驗方法與流程,並成功的製作出發光二極體。研究的成果有助於如何從眾多不同的有機化學結構中,選擇最佳化的材料組合,使利用發光二極體所組成的顯示裝置具有更高的亮度與更低的能耗。
動物學科:林蔓伶《果蠅緯度相關晝夜節律特徵:穩定性、活動量分佈與演化意義 Latitude-Dependent Circadian Traits in Drosophila: Stability, Activity Peaks, and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
本研究探討不同緯度果蠅在恆暗條件下的節律行為與基因差異。研究發現赤道族群能維持穩定節律,並保留晨峰與晚峰,與中高緯度族群在相同條件下節律中表現不同。進一步基因分析發現,不同族群在節律相關基因調控區域中存在SNP差異,可能為造成差異的原因。結果顯示,緯度間環境變異可驅動晝夜節律在行為與基因層面的適應性演化。
環境工程學科:田欣禾、吳子庭《奈米 MPC 材料應用於電阻式有機氣體感測器》
隨隨著全球工業化發展,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排放日益增加,威脅人體健康與環境。然而傳統金屬氧化物感測器需高溫運作,耗能且具起火風險。本研究採用單層保護奈米簇(MPC)材料,開發常溫 VOC 感測器,節能達99%、成本降低95%。感測器可偵測4 ppm的DMF氣體,並透過官能基提升選擇性。我們亦整合驅動電路與即時處理系統,打造具即時預警功能的原型機,具商業化潛力,有助提升工業安全與促進永續發展。
數學科:王奕翔、吳昶佑《塗色次數期望值之研究》
本研究探討一種情境:多棟相連房屋發生火災,消防直升機出動每次可成功撲滅一棟指定目標房屋,且與其相鄰房屋分別各有50%的機率同時一併被撲滅。研究中探討四種房屋排列方式:直線排列、環狀排列、T字型排列,以及環狀排列連接直線排列,當中找出各情形的最佳滅火策略及所有房屋撲滅所需預期派遣次數的最小值,提供現實情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