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象圖
簡介

科學教育的普及與優質發展係國家進步的重要基石,為促進科學教育向下扎根及全面提昇國民科學素養,由國小至高中階段,逐步紮實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態度、知識與技能,以全面提升國民科學素養,勢在必行。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後簡稱本館)由民國45年創建,負責推動中小學及大眾科學教育之工作,自民國49年起由教育部主辦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後簡稱全國科展)並責成本館承辦,於民國63年第14屆起,全國科展在教育部指導下由本館開始主辦,復於民國70年第21屆全國科展開始邀請各縣市政府輪流承辦,第49屆起由各縣市政府輪流承辦制改為由各縣市政府申請承辦制,自110年(第61屆)起奇數屆次由13個一般縣市(扣除外島)抽籤決定輪流辦理順序,偶數屆次由6個直轄市依序排定輪流順序等方式辦理迄今。
全國科展肩負培養學生對科學事務之基本態度、方法與觀念,提升學生對科學研究之興趣為任務,透過指導學生科展的歷程,改進教師科學教學方法及提升教學效果,促使社會大眾重視科學研究、普及科學知識、發揚科學精神,以增益國家科學教育之發展。另為配合多元入學政策之推動、九年一貫教育教材之改變,乃於民國89年底經由中小學科學展覽會設計指導委員會,針對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進行變革,並自民國91年起開始實施,期能鼓勵老師學生就教材協同研究,深化生活中科學經驗,累積鄉土教材,藉由科學研究歷程培養學生普遍對科學觀察研究之風氣。
又為使學生能繼續從事科學研究,本館計畫性的推動後續輔導措施,讓有潛力與興趣之中等學校學生,接受大學教授之指導,俾提升其研究品質。爰自91年起由全國科展中選拔高中與高職一、二年級學生為儲備代表參與「中學生參與科學專題研究計畫」,其研究成果作品可參加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競賽。97年起,擴大青少年科學家培育計畫,針對曾參加全國科展獲大會獎前3名之學生,接洽大學校院、科學學術研究機構相關專長之教授或研究員,以期能在專業實驗室輔導繼續從事相關研究。
103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正式啟航,這也開啟了一個新學習時代,過去單方面接收知識的學習模式已不足以因應新的趨勢,在這樣一個教育新時代中,孩子需要自己發現問題、尋求資源、擬定策略、驗證想法、歸納或修正以獲得問題的答案,而這樣的過程就是在養成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這也是科展所要傳達的意涵。當孩子完成系統性研究後,本館提供一個發表的平臺,展現多元創新能力。因此,透過科展的過程,建立的不僅是學生知識上的成長,也是全人能力的發展。
鑑於科學展覽活動係為一個科學探究學習的過程,除了著重評審工作之公平性與公正性外,更希冀透過科展的過程,激發學生研究科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創新思考、主動及合作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展競賽中亦包括公開展覽,係為讓每位參與者進行觀摩交流,不僅可以增進彼此對科學專題的溝通互動,同時帶動科學研究的發展,實為一項具有多元教育目標的科學活動。本館於民國91年起在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期間,更策劃許多科學教育活動,曾經辦理過包括:寓教於樂的「科學教育博覽會」及「科學之旅」活動,人文與科學結合的「地方特色展」,親炙學者專家大師風采的「大師有約講座」,讓學生紓解競賽緊張情緒的「科展之夜」,以及最後隆重的「頒獎典禮」等等,許多活動或許事過境遷,或因各縣市資源差異而有不同的呈現模式,但經由這些珍貴的學習歷程讓學生體會科展除了名次外,在過程中也能享受科學的趣味、結交到新朋友、甚或更加知道往後研究的方向等,這些都是人生中難得的豐碩經驗。
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是一項層級性的競賽活動,參展作品來自全國各級中小學校,經地方科學展覽選拔優秀作品薦送至全國參展,為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指標性活動。歷屆作品的量與質均日漸豐富,培養許多科學研究人才,累積豐碩科學研究成果。每年投入科展研究行列之師生多達數萬人,每年參加科展的各級學校作品平均約1萬2,000餘件,經初選參加地方展覽的作品平均約5,000餘件,歷來激發許多中小學師生對科學研究興趣並孕育了許多優秀科學人才,對我國科學教育貢獻卓著,尤其是歷屆參加全國科展得獎學生人才輩出,為我國科學人才培育奠下厚實基礎。也希望各級學校師生共享科展這場科學饗宴。
 

舉辦時間:每年七月
舉辦地點:各縣市輪流辦理
詳情請洽本館實驗組 電話:(02)6610-1234分機1417,陳小姐

電子郵件:irisnn@mail.ntsec.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