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0707 中華民國中小學-科教館60年特刊-電子書
P. 125
出類拔萃-群傑的話
與想要踏入科展研究的老師們分 想到跨領域的合作竟然意外得到肯定。
享,個人參與科展的時期,可分為三 雖然最後在全國賽沒能得獎,但是後
個階段:第一個五年,剛開始教書時 續有其他人於國際科展發表中找出紅
即使還是個代理教師,便有學生找我 菌參與麵包蟲消化,可知延續問題與
做科展,當時是忙著備課與考教師甄 改進他人實驗的重要性。
試,科展作品常常是急就章、臨時抱 在此也要感謝中興大學指導老師
佛腳,其結果是佳作就算不錯了。第 李宗翰實驗室及許秋容老師實驗室提
二個五年,第一次進入全國科展。當 供一些研究設備,能讓高中學生有學
時是忙家庭與小孩,甚至必須抱著還 習認識儀器操作的機會,以及潮州高
在喝母奶的小孩帶學生比賽,因此反 中一些有興趣指導科展的老師們,彼
而覺得參加比賽是種額外的負擔,何 此互相加油打氣。凡事起頭難,只要
必自找苦吃。第三個五年,陸續有機 能儘量參加繳出作品,5-15 年之後
會進入全國科展,但是也忙著自己的 ( 約 25-45 歲 ) 漸漸地就會做出心得,
進修與發表,總覺得高中學生能做的 文章內容、個人腦袋都會升級為 2.0、
題材、器材儀器等十分有限,尤其學 3.0。但是對於研究有興趣的老師們步
校是位在交通較偏遠的屏東,學生也 入中老年後,期待在眼花髮白之際 ( 約
沒時間跑去大學作實驗,怎麼跟資源
豐富的學校競爭。 45-65 歲 ) 有精神體力可以繼續陪著學
生,希望未來能看到科展活動蒸蒸日
總之,在每天繁忙的上班、備課、
上,延續另外一個一甲子。
家庭與小孩之外,還要擠出時間來陪
學生思考實驗要如何進行,報告要如
何修改撰寫等,真的不輕鬆。但是久
而久之就變成一個習慣,如果沒有實
驗方面的進展反而覺得日子不踏實,
因為一步一腳印,走過必留下痕跡,
在每次的科展中學習別人的實驗方法、
創意發揮,甚至只是海報的欣賞美感,
也令人覺得值回票價,更不用說與一
些老師們的互動交流能見賢思齊。
記得第一次進入全國科展,是一
個學生在高一就提出來的點子想要研
究麵包蟲為什麼可以吃保麗龍,因為
牽涉到化學物質的消化作用,所以找 每次帶學生參展都會在看板前面合影留
了一位化學老師李惠貞共同指導,沒 念,不論有沒有得獎,他們都是最棒的!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