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的彩色噴泉...設計製作可循環使用的噴泉裝置

高小組 第一名

縣 市:高雄市

校 名:愛國國小

作  者:林祖佑、游艾嘉

     黃丹竹、劉書豪

指導教師:陳美玲、施素芬

我是高雄市愛國國小六年級分散式資優班的學生林祖佑,生日是七十六年十月二十日,星座天秤座,我的個性力求完美,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很把它做好。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是我的座右銘;這次科展能將噴泉裝置做出來,覺得很興奮,希望那能帶給其他同學一些樂趣。

 

大家好,我是游艾嘉,是個活潑、外向又愛玩的小女孩,我的生日是在天蠍座和射手座交接的那一天-11月22日;我今年就讀高雄市愛國國小的六年級,是分散式資優班的一員,因此充實了我許多許多的知識,班上的學習活動多元又有趣,所以我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女孩。在做科展當中,了解到了科學家的辛苦,也體會到「認真」的可貴。

「勇於面對錯誤!」是我的座右銘,我認為既然錯了,就不要怕去面對,因為這樣對自己和別人才可以有交代啊!!

我是黃丹竹,就讀高雄愛國國小六年級分散式資優班。生於民國77年9月27日,因為在教師節前一天出生,所以我把我未來的志向鎖定在教師方面,大概是命中注定吧!「笑笑向前衝」是我面對困難及壓力時的處理方法,「超樂天派」是我的天性,天生好強的我,也有「女中豪傑」之稱!!!

 

你好,我是劉書豪,就讀高雄市愛國國小六年級分散式資優班,生肖是龍,星座是白羊座,就因為我是白羊座,個性好強不服輸,所以才助我一壁之力,讓我在參加全國科展應用科學科比賽時全力以赴,這是很難得的經驗。

在研究期間,同學的幫助和老師的鼓勵、指導,讓我做科展當中,學到了許多課外知識,也培養出了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這是我自己覺得最難忘的一件事。

一、研究動機

有一天,在報上看到一則「遠哲科學基金會」提供的「自製彩色噴泉」的做法。我們幾個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之下,準備了相同的器材,跟著報上的圖示和說明,開始操作實驗,結果發現寶特瓶內的噴泉效果時好時壞,並不穩定;因此,我們決定根據原理,探討如何製作一個可循環使用效果佳的噴泉裝置。

二、研究目的

(一)了解寶特瓶噴泉形成的原理。

(二)探討影響噴泉高度的因素。

(三)設計製作一個可以循環使用效果佳的噴泉裝置。

(四)培養從事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態度。

三、研究器材

5000c.c.寶特瓶、2條橡皮管、L型玻璃管2支、一個雙孔橡皮塞、2個700c.c.飲料杯、彩色墨水、量杯、壓克力管、開關閥、漏斗、U型玻璃管2個、多孔噴嘴一個、平行四連桿鐵架一組(鐵條、塑膠管、手把、螺帽、螺絲、彈簧)

四、研究問題

(一)觀察寶特瓶的噴泉裝置,噴泉效果如何?

(二)寶特瓶內的氣壓變小是形成噴泉的原因嗎?

(三)B、C杯的高度差是形成噴泉的原因嗎?

(四)A、C杯的位能差和A杯內外的大氣壓力差,兩者之間差數的大小是形成噴泉的原因嗎?

(五)B、C杯的高度差是影響噴泉高度的原因嗎?

(六)噴嘴孔的大小是影響噴泉高度的原因嗎?

(七)A、C位能差大小是影響噴泉高度的原因嗎?

(八)設計製作一個可以循環使用效果佳的噴泉裝置

五、研究過程

研究(一)觀察寶特瓶的噴泉裝置,噴泉效果如何?

ㄅ.操作過程:

如(圖一)裝置

1.先在寶特瓶A瓶內裝入1000c.c.的水,再將插好長短不同玻璃管的雙孔橡皮塞,塞入瓶口。

2.長玻璃管伸出寶特瓶外的一端,接上較短橡皮管,通到較高的水杯C中。

3.短玻璃管伸出寶特瓶外的一端,接上較長橡皮管,通到較低的杯B中。

4.將B、C二條橡皮管捏緊,分別放入B、C二個水杯內,並將A瓶倒立再同時放開二條橡皮管,觀察寶特瓶內長玻璃管噴水的情形。

ㄆ.結果發現:

1.如(圖二)寶特瓶內長玻璃管噴出噴泉。

2.B杯內的水越來越多,C杯內的水越來越少。

 

研究(二)寶特瓶內的氣壓變小是形成噴泉的原因嗎?

ㄅ.觀察

1.從研究(一)發現B杯的水越來越多,是從A寶特瓶流下來的,因而A寶特瓶空間變大,壓力變小(小於1大氣壓,形成負壓)。

2.當A寶特瓶內氣壓小於外面大氣壓力時,C杯的水被大氣壓力壓進A寶特瓶內,而形成噴泉。

ㄆ.結果發現

   A寶特瓶內壓力變小的確是形成噴泉的原因。

研究(三)B、C杯的高度差是形成噴泉的原因嗎?

ㄅ.操作方法

 

 

ㄆ.結果

1.在實驗一中A寶特瓶內長玻璃管沒有噴出噴泉。

2.在實驗二中A寶特瓶內長玻璃管噴出噴泉。

3.在實驗三中A寶特瓶中長玻璃管並沒有噴出噴泉。

ㄇ.發現

在寶特瓶噴泉裝置中,C杯必須高於B杯,才會形成噴泉。

研究(四)A、C杯的位能差和A杯內外的大氣壓力差,兩者之間差數的大小是形成噴泉的原因嗎?

ㄅ.操作方法

1.固定將C杯置於比B杯高15 的平台上。

2.將A寶特瓶倒立於距離C杯50 、40cm、30 、20cm、10 的高度。

3.按照研究(一)的操作方法進行實驗。

4.觀察A寶特瓶與C杯在不同的距離時,是否噴出噴泉:

 

ㄆ.結果

ㄇ.發現

1.從實驗中發現A、C杯差在50 ~20 時並不會產生噴泉的現象,只有在距離10 時,才有噴泉的現象產生。

2.所以A、C杯的位能差越小,和A寶特瓶內外大氣壓力差的差越大,越能產生噴泉現象。

 

研究(五)B、C杯的高度差是影響噴泉高度的原因嗎?

說明

從研究(四)的結果發現,A、C杯的位能差和A寶特瓶內外氣壓的差數大小是形成噴泉的原因;所以這個實驗我們將A、C杯高度差固定為10 ,而改變B杯的位置。

ㄅ.實驗一

1.A寶特瓶內裝入1000c.c.的水,C杯裝入700c.c.的水。

2.固定A、C杯高度差為10 。

3.將B置於比C杯低15 、30 、45 、60 的平台上。

4.按照研究(一)的操作方法實驗。

5.觀察A寶特瓶內噴泉的高度。

ㄆ.結果

ㄇ.發現

1.B、C的高度差不論是在15 、30 、45 、60 ,所噴出的高度都是0.5 。

2.B、C杯的高度差越大,瓶子扁的速度越快。

ㄈ.推測

B、C杯的高度差雖然不同,但所噴出的噴泉高度卻一樣,可能是因為A寶特瓶變扁,瓶內所產生的負壓被瓶外大氣壓力平衡掉一部份,而影響噴泉的高度,所以我們將容易變扁的寶特瓶改用質地堅硬的壓克力瓶。

ㄉ.實驗二

1.壓克力瓶裝入1000c.c.的水,C杯裝入700c.c.的水。

2.固定A、C杯高度差為10 。

3.將B置於比C杯低15 、30 、45 、60 的平台上。

4.按照研究(一)的操作方法實驗。

5.觀察A壓克力瓶內噴泉的高度。

ㄊ.結果

ㄋ.發現

1.B、C杯高度差越大,壓克力瓶內的噴泉高度越高。

2.B、C杯的高度差是影響噴泉高度的原因。

ㄌ.從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結果發現,寶特瓶材質不能抗壓,所以噴泉高度不會跟著B、C杯的高度差增加而增高。

壓克力瓶修正了這個缺點,所以C比B高度越高,噴泉的高度也越高  

 

 

研究(六)噴嘴孔的大小是影響噴泉高度的原因嗎?

ㄅ.操作方法

1.C杯水量為700 c.c.,B、C杯高度差為60 ,A瓶水量為1000c.c.。

2.按照研究(一)的操作方法實驗。

3.觀察紀錄寶特瓶和壓克力瓶內長玻璃管無噴嘴時噴泉的高度。

4.在寶特瓶和壓克力瓶裡的長玻璃管上套上原子筆筆頭當噴嘴。

5.觀察紀錄寶特瓶和壓克力瓶內有噴嘴時噴泉的高度。

ㄆ.結果

ㄇ.發現

1.噴嘴孔較小時,因為流速快,所以噴泉的高度越高。

2.接原子筆頭的噴嘴孔,出水口由大變小,空氣壓力面積減少,造成流速增加。

3.噴嘴孔大小是影響噴泉高度的原因。因此改良設計壓克力噴泉裝置時,壓克力瓶內的噴嘴採用七孔噴嘴,使流速更快,噴泉高度越高,噴泉形狀更美。

 

 

研究(七)A、C位能差是影響噴泉高度的原因嗎?

ㄅ.操作方法

1.固定B、C杯的高度差為15 ,C杯水量為700c.c.,A杯水量為1000c.c.。

2.將A壓克力瓶立於距離C杯5 、10 、15 、20 、25 、30 的高度。

3.按照研究(一)的操作方法進行實驗。

4.觀察A壓克力瓶內的噴泉高度。

ㄆ.結果

 

ㄇ.發現

1.A、C杯位能差越小,A壓克力內的噴泉高度越高。

2.A、C杯位能差是影響噴泉高度的原因。

 

研究(八)設計製作一個可以循環使用效果佳的噴泉裝置。

ㄅ.設計過程

1.從研究(五)實驗一的結果,發現寶特瓶本身材質容易因外力而變形,不易抗壓,影響噴泉效果,因此我們設計改用材質堅硬的壓克力瓶。

2.寶特瓶噴泉裝置,每次使用時,必須重新打開瓶塞換水,為了給水方便,因此在壓克力瓶上設計一個開關閥和漏斗。

3.從研究(四)的實驗結果,發現A瓶、C杯的位能差越小,噴泉高度越高,為了使噴泉效果佳,常需使C接近、或離開A瓶,使噴泉忽高忽低,產生律動;又從研究(五)實驗二的結果,發現B、C的高度差,會影響噴泉的高度,也需常改變B、C杯的高度,使噴泉上下舞動,因此我們運用平行四連桿的原理,設計一組可以上下移動的杯架,這樣一來,B、C兩杯就可以任意上升下降,非常方便。

4.平行四連桿的兩側多加一個把手,以便操作平行四連桿上升下降。

5.在實驗中發現橡皮管常容易折到,影響水流經過,因此,我們在橡皮管中加上U型玻璃管和彈簧,可以保持水流暢通。

6.剛開始設計的平行四連桿較短,無法讓B杯上升高於A壓克力瓶,B杯內的水無法流回A壓克力瓶內循環使用,因此我們加長了平行四連桿的長度,克服了這個缺點。

7.從研究(六)的實驗結果,發現噴嘴孔大小是影響噴泉高度的原因,因此A壓克力瓶內的噴嘴,採用7孔噴嘴,因為噴嘴孔較小,流速較快,所形成的噴泉高度較高,且噴出的形狀為「煙火狀」,噴泉效果佳。

8.經過改良設計製作的噴泉裝置。(如圖三)

(圖三)

ㄆ.改良設計的噴泉裝置操作方法:

1.打開開關閥,從漏斗中倒進一些水進入A壓克力瓶,水位不要超過長玻璃管的噴嘴孔即可。

2.倒水的同時,B杯的橡皮管先捏緊,避免A瓶內的水先流進B杯內。

3.關掉開關閥,使A壓克力瓶形成密閉空間。

4.在B杯裝水100c.c(不裝水亦可) ,C杯裝水700c.c。

5.放開B杯的橡皮管,操作平行四連桿,使C杯高於B杯,即可觀賞到 A瓶的長玻璃管噴出噴泉。

6.可在C杯內加入幾滴有色鋼筆墨水,頓時,有顏色的水,會順著橡皮管、長玻璃管,噴出彩色噴泉。

7.想讓噴泉忽高忽低,操作平行四連桿,升降C杯位置即可。

8.觀賞一段時間後(B杯的水接近滿水位時) ,即可操作平行四連桿,升高B杯,讓B杯的水流回A壓克力瓶內,再經過長玻璃管,流至C杯,繼續循環使用。

                      
當B杯高於A瓶時,水可流回A瓶,再流至C杯中,循環使用。

ㄇ.寶特瓶噴泉裝置改良設計的壓克力噴泉裝置之比較

 

六、結論與討論

1.A瓶的水流入B杯中,所以A瓶氣體空氣變大,壓力變小形成負壓,C杯的水被大氣壓力壓進A瓶內,形成噴泉。

2.在噴泉裝置中,C杯必須高於B杯,才可形成噴泉。

3.A、C杯的位能差越小,和A杯寶特瓶內外大氣壓力差的差越大,越能產生噴泉,且A、C杯位能差越小,產生的噴泉越高。

4.在研究(四)中,我們使用的是寶特瓶,而A寶特瓶容易被大氣壓力壓扁,瓶內所產生的負壓被瓶外大氣壓力平衡掉一部份,而影響噴泉的高度,所以A、C杯高度差30 即無噴泉現象,而在研究(七)中,我們改用壓克力瓶,代替寶特瓶,解決了瓶身被壓扁的問題,所以A、C杯高度差30 時仍有0.5 的噴泉高度。

5.B、C杯的高度差是形成噴泉的原因,且高度差越大,所形成的噴泉越高。

6.噴嘴孔的大小會影響噴泉的高度,噴嘴孔較小時,因為流速快,所以噴泉的高度越高。

7.A、C杯的位能差是影響噴泉高度的原因,A、C杯的位能差越少,所形成的噴泉高度越高。

8.改良設計的噴泉裝置,以壓克力瓶代替寶特瓶,並運用平行 四連桿,使B、C杯可以升降自如,在進行大氣壓力、水位差、位能等教學時是很好的教具。

9.經改良設計製作的噴泉裝置,一次給水後,可以循環使用,節約水資源;並且操作方便省力,不需電力,噴泉效果佳。

10.運用平行四連桿,可以任意讓C杯上升下降,使噴泉忽高忽低,婆娑起舞;在C杯內滴入幾滴鋼筆墨水,有顏色的水就會從長玻璃管噴出,形成舞動的彩色噴泉。

七、參考資料

1.民生報  民國88年11月24日  第八版生活科技

2.小博士教室  物理篇  展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親子100科學遊戲  陳忠照 著  心理出版社

4.大氣壓力    黃正芳 著

評語

本作品巧妙地利用帕斯卡原理藉水壓差形成之真空吸氣效應,將水由噴嘴吸出而形成噴泉。設計的巧思包括氣密連通之容器,平行連桿用以垂直升降水瓶等。但作品之製作宜以自行完成為主,應盡量避免由坊間專業技術人員代為製作器具。

回到目錄頁../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