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蜥蜴

初小組 第三名

縣 市:台北市

校 名:劍潭國小

作  者:黃 准、林 嬙陳奕儒

指導教師:簡利真

林嬙:出生於79.11.11,天蠍座,O型。興趣:1.研究生物、2.畫圖、3.英文、4.溜冰。最愛的科目:自然、國語。最大的願望:希望大家都能愛護動物。優點:1.熱心、2.照顧妹妹、3.做家事

陳奕儒:出生於79年12月31日,魔羯座,血型:?。興趣:1畫畫、2種植、3觀察自然生態、4到河邊玩水、5溜冰。最喜愛的科目:自然、國語、數學。最大的自願:1昆蟲學家、2畫家。最大的願望:希望大家愛好保護動物。優點:1熱心2做家事3照顧弟弟

黃淮:出生於10月30日,天蠍座,血型:?。興趣:打球、看書。最喜愛的科目:自然、體育、美勞。最大的自願:想當科學家。最大的願望:希望有一台電動。優點:有很多朋友、愛看書。

關鍵詞:蜥蜴、冷血動物、爬蟲類、攀蜥、壁虎

一、研究動機

因為在學校下課時,常在籃球場的沙地、草堆中看到蜥蜴的身影,因此想了解這個出現在校園中的常客,有什麼樣的生活習性。

二、研究目的

(一)想了解蜥蜴有哪些種類?(包括外形的觀察)。

(二)想了解蜥蜴在什麼地方最容易出現(如何建造牠的家)。

(三)想了解蜥蜴喜歡吃什麼?(如何進食、食物的種類、喝水、糞便)。

(四)想了解蜥蜴的生活習性?

1.如何爬行?

2.怎麼冬眠?

3.如何蛻皮?

4.尾巴自割、咬人。

5.遇敵時的防備動作。

(五)雌、雄蜥蜴的特徵。

(六)想了解蜥蜴與壁虎的相異處(腳掌與身體鱗片和食物之異)。

(七)想瞭解蜥蜴體溫,體色的調節(體色是否會變色、保護色)。

三、研究設備器材

(一)飼養箱

(二)放大鏡

(三)滴管

(四)鑷子

(五)抬燈

(六)照相機

(七)網子

(八)酒精溫度計

(九)鏟子

(十)計時器

(十一)培養皿

四、研究過程或方式

五、研究結果

(一)在校園中找到的蜥蜴有什麼種類?

1.研究器材:蜥蜴圖鑑、放大鏡。

2.方法:用眼睛觀察蜥蜴的外觀,並且拿圖鑑、圖片文字對照,另外,請自然老師加以確認。

3.結果和發現:

(表一)  蜥蜴數量表

種           類

數目(隻)

斯文豪氏攀蜥

7隻

蓬萊草蜥(蛇舅母)

7隻

暫名:小攀蜥(疑似攀蜥的一種,但是圖鑑上查不到,所以無法肯定。)

16隻

守宮(壁虎)

4隻

(二)在校園中找到的蜥蜴在外觀上有什麼不同的特徵?

1.研究器材:尺、放大鏡。

2.方法:

(1)拿尺量蜥蜴的身體長度。

(2)拿放大鏡仔細的觀察蜥蜴的外觀並記錄。

 

(表二)  斯文豪氏攀蜥背上的黑色v字數表

 

1

2

3

4

5

6

7

平均

斯文豪氏攀蜥(個) 

21

22

21

17

23

20

19

20

3.結果和發現:

(表三-1)  斯文豪氏攀蜥特徵表

種  類

特        徵

斯文豪氏攀蜥

(圖1) 

1.頭的形狀很像三角形,頭部有明顯的外鼻孔。

2.眼瞼蠻厚的,眼白是橘紅色。

3.背上有黃黑的斑紋,背脊上有明顯的鋸齒狀。

    4.有四隻腳而且每隻腳有五個腳指,指甲細又長可以攀爬樹木、石頭。

5.蜥蜴的喉部有明顯的白色班點特徵。

 

(表三-2)  蓬萊草蜥特徵表

種  類

特        徵

蓬萊草蜥(蛇舅母)

(圖2) 

1.全身細長、鱗片光滑似蛇。

2.腹部是白色的,且在鼠蹊部有一對鼠蹊孔。

3.頭部有一對鼻孔,左右各有一個鼻孔。

4.頭部光滑且有一條黑白相間的條紋自鼻孔經過眼睛、耳孔。

 

(表三-3)  小攀蜥特徵表

種  類

特        徵

小攀蜥(圖3) 

1.睡覺時眼睛會閉起來,嘴巴閉起來時的形狀像在笑。

2.牠身上分為黑色、咖啡色這兩種顏色。

3.眼白是咖啡色的,也是黑眼球,有很厚的眼皮。

4.有四隻腳,每隻腳有五個腳趾。

(表四)  斯文豪氏攀蜥的身體比例數據

 

(表五)  蓬萊草蜥的身體比例數據

 

(表六)  守宮(壁虎)的身體比例數據

 

(表七)  小攀蜥的身體比例數據

由(表四)至(表七)的結果中可知蜥蜴的體型長度的比較

 

(三)蜥蜴在校園中的什麼地方容易出現?

1.研究器材:筆、紙、鏟子。

2.方法:將校園中找到蜥蜴的地方記錄下來,並畫出表格比較。

3.結果和發現:

(表八)  發現蜥蜴(蛋)的地點表

 

(表九)  蜥蜴常出沒地點表

 

(1)其中蜥蜴蛋是在椰子樹下發現的,很多蛋均埋在椰子樹的根部由泥土覆蓋,發現蛋時,均已孵化,故無法判斷是哪一種蜥蜴的蛋。

(2)大部分的蜥蜴均喜歡在草地、沙土、樹幹上出現。

(四)如何幫蜥蜴建造牠的家?

1.研究器材:養殖箱、透明水盒、貝殼、鏟子、鑷子。

2.方法:

(1)準備一個透明的養殖箱。

(2)在箱中裝一些土約5-7 ,並放一些小石頭、樹枝,另外,要放置一個水盒裝水。

 

(表十)  觀察蜥蜴的日常生活表

 

3.結果與發現:

(1)在冬天時養殖箱的泥土可多放些,以利蜥蜴鑽土冬眠。

(2)可在箱中放置貝殼和較大的石頭或葉子以利蜥蜴冬眠,平時可放置有陽光的地方。

(五)蜥蜴喜歡吃什麼食物?

1.研究器材:網子、養殖箱。

2.方法:校園中抓不同的昆蟲並觀察記錄。

3.結果和發現:

(表十一)  蜥蜴食物的比較表

 

◎很喜歡:食物丟下去,馬上爭相搶食。

○喜歡:食物丟下去,隔了1∼2分鐘才吃食物。

△普通:食物丟下去,隔了2∼5分鐘才吃食物。

╳不喜歡:食物即使在蜥蜴面前晃也不碰食物,對食物一點興趣也沒有。

(1)結果顯示:[最喜歡→不喜歡]

尖頭蚱蜢﹥螞蟻﹦蟑螂﹦麵包蟲>小灰蝶﹥蛾﹦碎肉﹥蚯蚓﹦金龜子。

(2)斯文豪氏攀蜥的嘴巴較大,較大的昆蟲均能吃。小攀蜥較小,喜歡吃螞蟻之類的小昆蟲。

(3)三種蜥蜴均不喜歡吃金龜子,可能是因為金龜子的外殼太硬,不易吞下。

(六)蜥蜴如何進食?喝水?

1.研究器材:紙、筆、放大鏡。

2.方法:觀察蜥蜴進食並記錄之。

3.結果和發現:

(1)斯文豪氏攀蜥進食會先觀察、動也不動、眼睛會盯著獵物,然後等待時機,再一口咬住。

(2)蛇舅母喝水時,會先伸出舌頭來舔,小攀蜥也有這樣的動作,斯文豪氏攀蜥較不愛喝水。

(3)大部份的蜥蜴在獵食時,會先靜止等待再伺機而動,通常都是大隻的蜥蜴先搶食,然後輪到較弱小的蜥蜴進食。

(七)想瞭解蜥蜴的生活習性(如何爬行、蛻皮、冬眠、排便?)

1.研究器材:養殖箱、紙、筆

2.方法:觀察並且記錄下來。

3.結果與發現:

(1)蜥蜴會以對角移動,並配合尾巴擺動,左右前進。

(2)小攀蜥和斯文豪氏攀蜥會利用牠的細長爪子攀住樹枝(幹),而不易掉落。

(3)蜥蜴開始脫皮時,蜥蜴用嘴巴去咬脫下的鱗片,所以是一片一片鱗片。

(4)蜥蜴大約至11月天氣轉涼之後,就不愛動,至12月之後蜥蜴會躲在貝殼或土中冬眠。

(5)蜥蜴會從鼠蹊部的泄殖孔排出黑白色的糞便,黑色部分約佔2/3,白色部分約佔1/3。

(八)想瞭解蜥蜴遇敵人的防備動作(包括尾巴、自割、及咬人的動作、體色的改變)。

1.研究器材:紙、筆、養殖箱、相機。

2.方法:利用觀察和記錄。

3.結果與發現:

(表十二)  蜥蜴防禦比較表

 

(九)如何分辨雌雄蜥蜴的特徵,並觀察蜥蜴蛋的大小及發現場所。

1.研究器材:放大鏡、紙、筆、尺。

2.方法:

(1)利用細心觀察和記錄。

(2)拿放大鏡仔細觀察並記錄。

3.結果與發現:

(表十三)  攀蜥雌雄特徵表

 

(1)發現小攀蜥和蛇舅母在外表上雌的和雄的並沒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我們只就雌雄較明顯的斯文豪氏攀蜥來做比較。

(2)我們在幼稚園旁的大王椰子樹發現在樹根旁有很多已孵化的蜥蜴蛋(在十月中旬陸續被挖出),被沙土覆蓋住,這些蜥蜴蛋長約1.1公分,寬約0.8公分(由下表可得)。

(表十四)  蜥蜴蛋的長寬記錄表

 

(十)比較蜥蜴和壁虎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1.研究器材:放大鏡、紙、筆、平滑玻璃片、樹枝。

2.方法:利用觀察及拿放大鏡比較,並且畫圖表記錄比較兩者的不同。

3.結果與發現:

(表十五)  蜥蜴和壁虎的比較表

 

遇敵斷

尾逃走

腳趾

食物

眼睛

體溫

鱗片

常出沒

地點

體色

改變

蜥蜴

攀蜥

斯文豪氏

攀蜥遇到敵人不會斷尾。

腳趾上均有鉤爪,能夠攀爬較粗糙的環境。但無法在平滑的地方攀爬。如:玻璃。

喜歡吃小昆蟲,如螞蟻、蟑螂、蚱蜢。

有眼球、眼白和人類的眼睛相似。

隨環境改變體溫。

有明顯的鱗片。

樹木、石頭、草地中出現。

會隨周圍環境變。

蛇舅母

蛇舅母遇敵斷尾逃走。(圖2)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壁虎

壁虎遇敵會斷尾逃走。咬人以禦敵。

腳趾上有像吸盤的皮瓣可以吸附在平滑的地方,所以壁虎能在玻璃上爬。

喜歡捕食家中常見的小昆蟲。

眼睛凸起瞳孔是垂直的。

隨環境改變體溫。

沒有明顯的鱗片、身體光滑。

家裡的牆壁上。

會隨環境而變。

 

(表十六)  守宮腳上的吸盤數

前右腳

前左腳

後右腳

後左腳

總數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守宮腳上的吸盤數

6

7

7

5

5

5

7

7

8

7

6

7

7

8

6

5

7

11

12

11

246個

(1)由上表可知壁虎的腳上因有很多的吸盤,所以可以在平滑的玻璃上爬行也不會掉下來,而其它的攀蜥就沒有辦法。(圖5)

(2)一般在野外發現的蜥蜴因體表覆有鱗片,可以防止水份散失,所以在乾旱的地方也較容易生存,而壁虎因體表沒有明顯的鱗片,因此一般都在室內活動。

(十一)想知道蜥蜴如何隨著周圍環境溫度來調節體溫?

1.研究器材:酒精溫度計、紙、筆、養殖箱。

2.方法:

(1)利用60w的日光燈照射蜥蜴。

(2)定時的觀察並記錄蜥蜴的行為變化。

3.結果與發現:

 

(表十七)  蜥蜴的行為變化表

溫度       種類

30 以上

20 ∼30

20 ∼15

15 以下

斯文豪氏攀蜥

會躲在石頭縫中。

會出來活動,捕食小昆蟲,曬太陽。

較不喜活動也會捕食昆蟲。

喜歡躲在木頭或石頭縫中取暖準備冬眠,不喜捕食。

蓬萊草蜥

(蛇舅母) 

太熱了會喝水躲在有陰影的地方。

會爬出來晒太陽捕食昆蟲。

活動力降低捕食昆蟲。

喜歡躲在貝殼中取暖2隻會互相纏繞在一起取暖準備冬眠。(圖4) 

小攀蜥

躲在較陰暗涼爽之處。

爬出來晒太陽捕食昆蟲。

活動力降低捕食昆蟲。

喜歡躲在石頭樹枝下取暖準備冬眠。

 

六、討論

(一)這次學校抓到的三種蜥蜴中,有一種小攀蜥無法確定為何種蜥蜴,因為這種小攀蜥的鱗片較厚,而且尾巴無自割的現象,喜歡攀爬樹幹、石頭、與飛蜥科的攀蜥習性接近,故推測疑為攀蜥的一種,或是某種攀蜥的幼年。(圖3)

(二)我們發現蓬萊草蜥和其他種類的草蜥外形上非常相似,很難辦認,找了許多圖鑑,最後靠著蓬萊草蜥腹部的兩個鼠蹊孔的特徵才確定名稱。

(三)這次並沒有觀察到蜥蜴的交配行為,因為抓到蜥蜴的時候,已10月了,過了生殖季節(6-9月),但是有撿到許多蜥蜴蛋,可是都均已孵化了,而且不確定為何種蜥蜴的蛋,期待明年可以觀察到。

七、結論

(一)這次在學校抓到的蜥蜴可分為三種:

1.斯文豪氏攀蜥: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飛蜥科

2.蓬萊草蜥(蛇舅母):脊索動物門→爬蟲綱→有鱗目→蜥蜴科

3.小攀蜥:圖鑑查不到疑似攀蜥的一種。

(二)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蜥蜴喜歡在草地、沙土或樹幹上出沒,推測與捕食昆蟲較容易有關。

(三)大部分的蜥蜴均喜歡捕食昆蟲,且喜歡捕食活的擸物,其中以斯文豪氏攀蜥最明顯,蛇舅母在飢餓的情形下也會捕食死了的昆蟲或碎肉。

(四)蜥蜴通常會靜止等待獵物,然後等待時機再捕捉獵物。

(五)蜥蜴和蛇一樣會蛻皮。因為,蜥蜴的鱗片不能隨著身體擴大。所以,每隔一段時間蜥蜴就會蛻皮,只有健康的蜥蜴才會蛻皮。

(六)蜥蜴在遇敵時會有自割的行為,但是並不是每種蜥蜴都有。如我們這次抓到的斯文豪氏攀蜥就沒有這種行為。另外,壁虎也會有自割的行為。

(七)斯文豪氏攀蜥具有很強的領域性,會做點頭或伏地挺身的動作,此時身上的黃色縱帶也變得更加鮮黃,以宣告它的勢力範圍。

(八)蜥蜴與壁虎的最大不同是腳趾上的不同。蜥蜴的腳趾有勾爪,只能攀爬粗糙的樹木或石頭,而壁虎的腳趾有皮瓣,所以能夠吸附在平滑的玻璃或牆壁上。

(九)蜥蜴雖然是變溫動物,但是仍然需要熱量才能活動,因此,牠需要藉著陽光來調節溫度。

1.在天氣熱時(30 以上),蜥蜴會躲在較陰涼的地方,免得體溫太高、太熱了。

2.在天氣涼爽時(20 -30 ),蜥蜴會出來曬太陽捕捉昆蟲,活動活動筋骨。

3.在天氣變冷時(15 以下),蜥蜴會補充充分的熱量躲在泥土樹枝下準備冬眠。

(十)當老師第一次請我養蜥蜴的時候,內心充滿不安恐怖。在觀察過程中,我看見蜥蜴是如何覓食、蛻皮...等,後來才漸漸發覺原來蜥蜴是那麼的可愛,更體會了生命成長的可貴。真希望老師以後還能讓我研究有趣的自然。

八、參考資料

(一)林華慶著民85、4南頭縣的爬蟲類 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二)大自然小博士叢書(2)冷血動物 文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三)方引平著 林中攀蜥取自「動物園雜誌62」。

(四)顏仁德民87、6苗栗縣的野生動物p74-p79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

(五)世界動物百科-兩棲類、爬蟲類 民76、9、5 好兄弟出版社。

(六)楊國昌、張瑞寶編 動物的雌雄觀察 地球出版社。

 

評語

本作品觀察詳細,附有圖片說明,微細部份都有照片放大,著重於三種蜥蜴和壁虎的形態和生活史觀察,對於食性與環境因子也作詳細觀察與討論。並且檢拾各種蜥蜴蛋做為實驗推論的根據,符合科學態度。

本作品的過程與方法稍嫌不足,敘述不夠詳細,應該參考科學作品的正統敘述方法加以改進。

回到目錄頁../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