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不熄的蠟蠋

高中組 第三名

縣 市:屏東縣

校 名:屏東女中

作  者:蔡惠君、鄭清華

     林欣怡、林玉美

指導老師:劉嘉欽

本姑娘姓林名欣怡,出生於1983年的純樸小鎮-潮州,從小受到父母的影響,就對於科學方面的事性感到很有興趣,上了高中之後,更是抓住校內限有的儀器展開了科展研究,不比都市小孩有著精密的大學儀器及教授指導,憑著自己雙手,理念,創造個不平凡的自我,獲得全國科展的殊榮,替自己的高中生活揮灑了幾抹色彩,在此也要特別感謝指導的劉嘉欽老師,及協助我們的各處室主任及老師。

我-鄭清華,生於鄉下,高一時爸媽希望我能與姊姊相同,讀社會組,因而高一的時候我念了社會組,但經一年的苦讀,發現本姑娘志不在此,因而毅然決然的轉到自然組。所以才會與一群好友一起作科展,今天才會有這件作品出來。

林玉美,今年十七歲,就讀國立屏東女中二年級,出生於屏東一個純樸的小村莊,興趣是排拼圖、看卡通、DIY。將來想做一個全能的修理工人,甚至能自己組裝東西,小至玩具,大至家電用品。

我是個生性活潑好動,熱愛這世界一切的小女子,名叫蔡惠君,對這世界充滿好奇與希望。希望世界和平,地球愈來愈乾,希望不要再發生大地震,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學,將英文學好然後自助旅行去,希望爸媽身體健康且賺很多錢給他們,最後更希望能釣到有錢且又帥的白馬王子。

關鍵詞:吹不熄的蠟燭

一、研究動機

近年來,常流行一些整人的玩具,像是「吹不熄蠟燭」,在前些時候即被拿來在生日會上整人,無論壽星怎麼吹都吹不熄,「吹不熄蠟燭」的成分是什麼呢?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蠟燭吹不熄呢? 我們想做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二、研究目的

1.分析及了解吹不熄蠟燭的成分、結構與組成。

2.了解蠟燭吹不熄的原因。

3.吹不熄蠟燭的製作及影響因素的探討。

 

三、實驗藥品與器材

1.藥品:HNO3、HCl、NaOH、NH4I、CH3CSNH 2、NH4Cl、(NH4) 2 S、 (NH4)2CO3、Na2HPO4、正己烷、氨水、 鎂粉、鋅粉、鋁粉、鐵粉、碳粉、硫粉、硝酸鉀。

2.器材:酒精燈、三腳架、石棉心網、燒杯、電子天秤、烘箱、普通蠟燭、紗布、毛線、棉線、棉花、試管、吸管、膠帶、火柴、衛生紙、吹不熄蠟燭、離心機、游標尺、石蕊試紙、滴管、剪刀、美工刀。

四、實驗過程

<A>吹不熄蠟燭的結構及組成分析

(一)蠟燭的結構分析:

1.方法:以刀子將蠟燭剖開後,觀察其主要結構組成。  

2.結果:

3.討論:

(1)吹不熄蠟燭的芯蕊部分與一般蠟燭不同,多了一層由棉線編織的網狀圓筒形緊密結構,即蠟燭結構中外芯蕊的部分。

(2)吹不熄蠟燭的蠟油部分也與一般蠟燭不同,多了一層黑色顆粒狀的物質,均勻地散佈於芯蕊的周圍,即蠟燭結構中黑色顆粒的部分。

(二)蠟燭中各成份的分離及定量

實驗一

實驗一芯蕊部份的分離及定量

1.方法:將市售蠟燭用刀子切開後,取出芯蕊部份,再將內芯蕊抽出分離,稱重定量之。

2.結果:

 

樣品

總重

(g)

內芯蕊

外芯蕊

質量(g)

(%)

質量(g)

(%)

藍色蠟燭

1.240

0.078

6.3

0.051

4.1

黃色蠟燭

1.120

0.061

5.5

0.048

4.3

紅色蠟燭

1.170

0.070

6.0

0.043

4.0

實驗二

實驗二蠟油部份的分離及定量

1.方法:

(1)將<實驗一>芯蕊分離後剩餘的蠟油部份,以正己烷加熱溶解後,收集沉澱於底部的黑色顆粒,烘乾後秤重定量之。

(2)再將溶液中懸浮的顏料及溶解之蠟油,以離心法分離,烘乾後秤重定量之。

2.結果

樣 品

總重

(g)

黑色物質

顏  料

蠟  油

質量(g)

(%)

質量(g)

(%)

質量(g)

(%)

藍色蠟燭

1.240

0.009

0.8

0.013

1.1

1.088

87.7

黃色蠟燭

1.120

0.005

0.5

0.040

3.6

0.965

86.2

紅色蠟燭

1.170

0.011

0.9

0.062

5.3

0.984

84.1

 

 

(三)黑色顆粒定性分析

想法:吹不熄蠟燭中所含的黑色顆粒,對蠟燭是否吹不熄的影響甚巨,故我們想做進一步的分析,了解它的化學成份。

實驗一黑色物質預備試驗

1.測試方法及觀察結果:

 

試驗

測試方法

觀察結果

物  性

1

 樣品加入蒸餾水溶解

 不溶於水,且沉於水底

2

 樣品加入酒精、丙酮、CCl4溶解

 不溶於有機溶劑中

3

 置於坩鍋中,利用酒精燈加熱

 無法使其熔化,且不分解

化  性

4

 直接用火加熱

 燃燒且產生白光

5

 置於坩鍋中,以瓦斯燈加熱

 燃燒後產生白色的氧化物

6

 燃燒後氧化物加水溶解,並以石蕊

 試紙檢驗

 石蕊試紙由紅變藍

7

 樣品加入稀鹽酸

 溶解且產生氣泡

 

2.討論:由1∼7試驗,此物質的密度>水,不溶於水或有機溶劑中,且熔點高,加入稀鹽酸可溶解,高溫時可燃燒,且其氧化物溶於水生成鹼性物質,由此綜合判斷此物質可能為金屬物質,須進一步分析其所含的金屬成份。

驗二

實驗二黑色顆粒定性分析

1.方法:將黑色顆粒以硝酸溶解後,依下列金屬陽離子分析流程表分析之。

2.分析結果:由以上金屬陽離子分析證實黑色顆粒為鎂的成份。

 

<B>蠟燭吹不熄的成因探討:

實驗一吹不熄的成因分析

1.方法:將市售吹不熄蠟燭各成份分離後,再依下表之組合方式,重新製成蠟燭。再分析新製蠟燭燃燒的現象,以進一步了解何種成份是造成蠟燭吹不熄的主因。

 

2.結果 :

 

試驗

蠟油

顏料

鎂粉

內芯蕊

外芯蕊

復燃率

觀察結果

1

ˇ

ˇ

ˇ

ˇ

ˇ

80.0%

產生火花後復燃。

2

ˇ

ˇ

ˇ

ˇ

13.3%

同上,但復燃現象較不明顯。

3

ˇ

ˇ

ˇ

ˇ

73.3%

產生火花後復燃。

4

ˇ

ˇ

ˇ

ˇ

0.0%

芯蕊仍有餘燼不久後熄滅。

5

ˇ

ˇ

ˇ

ˇ

73.3%

產生火花後復燃。

6

ˇ

ˇ

ˇ

ˇ

46.7%

產生火花後復燃。

註 :ˇ:表示有此成份, :表示無此成份

3.討論:綜合以上分析可知蠟油、鎂、外芯蕊是造成蠟燭吹不熄的主因,顏料、內芯蕊則對蠟燭的復燃影響不大。

實驗二

實驗二吹不熄蠟燭的粗製及反應

想法:雖然我們已將吹不熄蠟燭的主要成分及比例分析出來,但是否只要   按照分析的結果配製就能做出吹不熄的蠟燭呢.?我們想動手試試看,並觀察其中的奧祕。 

1.方法:

(1)配方比例如下:

 

蠟 油(g)

鎂的量(g)

芯 蕊(g)

總 重(g)

0.970

(84.4%)

0.009

(0.8%)

0.170

(14.8%)

1.149

(100%)

(2)蠟燭的製作方法:

a.取一條棉線,先均勻地沾上一層蠟油,乘蠟油尚未完全凝固前,沾上已秤好的鎂粉;然後再將此芯蕊置入蠟油中,隨後趕緊抽出方可形成保護層,防止金屬粉末脫落。

b.把蠟油灌入蠟燭模具中,待其溫度稍降,再將沾上鎂粉芯蕊放置模具中央,蠟油凝固後取出蠟燭。

2.結果:燭火吹滅後, 芯蕊仍有餘燼冒白煙,且產生火花後復燃,但復燃率只有46.67%。

3.討論:

(1)將自製的蠟燭吹熄後亦可冒出火花復燃,由此可驗證復燃蠟燭分析的主要成份是正確的。

(2)在實驗中發現,將燭火吹滅後,芯蕊仍有餘燼冒白煙,且產生火花後復燃。由此推斷吹不熄的蠟燭會復燃的原因應該是:燭火吹滅後,芯蕊的餘燼繼續燃燒,點燃了沾附在芯蕊附近的鎂粉,鎂粉產生的火花後使蠟燭復燃。

<C>吹不熄蠟燭的自製及改良 

實驗一芯蕊的編織方法

想法:由前面的分析結果可知,外芯蕊特殊的棉線編織方式,可能是影響蠟燭復燃的重要因素,故我們想以不同的芯蕊編法來改變蠟燭芯蕊的緊密度,觀察其對蠟燭復燃的影響。

1.方法及結果:

~ 高6H0.jpg

2.討論:由此實驗可知芯蕊編織愈緊密,燭火吹滅後餘燼愈難熄滅,復燃效果愈好。因實驗中以十字交疊法的復燃效果最好,因此往後的實驗均以此法編織芯蕊。

實驗二

實驗二鎂量之影響

1.方法:取直徑、長度相同(直徑2.5mm、長50mm)的芯蕊,沾上不同量的Mg,燃燒觀察之。

2.結果:

 

試驗

所沾Mg的量(g)

復燃率(%)

觀察現象

1

0.002

25

 餘燼燃燒一段時間後,才熄滅。

2

0.005

70

 芯蕊仍有餘燼冒白煙,且產生火花後復燃。

3

0.008

72

4

0.011

76

5

0.014

71

6

0.024

50

 會產生黑煙。

 

3.討論:由以上實驗可知鎂粉用量過少或過多都會使蠟燭的復燃率降低,鎂粉用量在0.011g左右其復燃率較高。

實驗三

實驗三芯蕊的粗細

1.方法:就《實驗一》以"十字交疊法"的編法,改變芯蕊的粗細,進一步探討芯蕊粗細對蠟燭復燃的影響。

2.結果:

 

實驗

蠟燭直徑(mm)

芯蕊直徑(mm)

長度(mm)

鎂重(g)

復燃率(%)

1

5

1.25

50

0.011

0.0

2

5

2.10

50

0.011

26.7

3

5

2.50

50

0.011

76.0

4

5

2.65

50

0.011

60.0

5

5

2.80

50

0.011

46.7

6

5

3.10

50

0.011

40.0

7

5

3.40

50

0.011

40.0

8

5

3.70

50

0.011

33.3

 

3.討論:

(1)由實驗1、2可知,芯蕊太細時,會導致復燃率變低。這可能是因為芯蕊太細時,餘燼較易熄滅,因而導致復燃率變低,甚至不復燃。

(2)由實驗4~8可發現,芯蕊越粗時,也會導致復燃率變低。這可能是因為芯蕊越粗時,單位面積的芯蕊上所沾的鎂量越少,因此造成復燃率低。

(3)綜合以上結果可知,芯蕊直徑2.5mm左右復燃效果最好。

實驗四

實驗四蠟燭粗細的影響

想法:在〈B〉部分的《實驗一》中,我們發現蠟油對蠟燭的復燃也有影響。因此想改變蠟燭的粗細。

1.方法:取五組不同大小的模具,製作五種不同粗細的蠟燭,觀察其吹熄後復燃的現象。

2.結果:

 

試驗

蠟蠋的直徑

(mm)

芯蕊的直徑

(mm)

加入Mg重

(g)

復燃率(%)

 A

15

2.5

0.011

12

B

11

2.5

0.011

14

C

7

2.5

0.011

58

D

5

2.5

0.011

76

E

4

2.5

0.011

90

F

3

2.5

0.011

98

 

3.討論:在實驗中發現蠟燭的復燃率與蠟燭的粗細有關,蠟燭越粗復燃率越低,蠟燭直徑在3mm時復燃率最高。

實驗五

實驗五改變芯蕊材質

想法:蠟燭所使用的棉線,因其易吸蠟油,且易燃燒,所以被用來當芯蕊。倘若使用其他材質是否亦可復燃。

1.方法:

(1)取一些衛生紙、棉花、紗布(將它們卷成細條狀)、木棒及毛線。

(2)分別沾上鎂粉後,再製成蠟燭。

2.結果:

 

芯蕊材質

芯蕊直徑

(mm)

長度

(mm)

鎂含量

(g)

復燃率

(%)

燃燒現象

衛生紙

2.5

50

0.011

70.0

芯蕊仍有餘燼冒白煙,且產生火花後復燃。

棉花

2.5

50

0.011

74.0

芯蕊仍有餘燼冒白煙,且產生火花後復燃。

紗布

2.5

50

0.011

74.0

芯蕊仍有餘燼冒白煙,且產生火花後復燃。

毛線

2.5

50

0.011

0

餘燼很快熄滅,不會復燃。

木棒

2.5

50

0.011

0

餘燼很快熄滅,無火花,不吹就熄滅。

 

3.討論:

(1)毛線雖是易燃燒的材質,但當火熄滅後餘燼很快地也跟著熄滅,造成鎂來不及燃燒,故不會復燃。

(2)木棒因不易吸蠟油,所以燃燒一會,不吹就熄滅。可見要當蠟燭芯蕊材質須要有易吸蠟油的特性才可。

(3)衛生紙、棉花、紗布等具有毛細現象的材質都有不錯的復燃效果。

實驗六改變添加的金屬物質

想法:鎂燃燒會有火花,是造成蠟燭復燃的關鍵,而其他金屬粉末是否也有相同的現象呢?因此我們想取活性與鎂相似的金屬代替之。

1.方法:取三條粗細、長短一致的棉線,分別在上面沾上鋅粉、鋁粉、鐵   粉後製成蠟燭。

2.結果:

~ 高6H1.jpg

3.討論:鋅粉、鋁粉、鐵粉等金屬粉末較不易燃燒,不會產生復燃現象。

實驗七

實驗七助燃劑的添加

想法:若在蠟燭中添加能產生氧氣的助燃劑(如KNO3),是否有助於蠟燭的復燃?

1.方法:將編好之芯蕊,放入飽和KNO3水溶液中浸泡後取出,再將水份   烘乾除去,最後再按前述製作蠟燭的方法製成蠟燭。

2.結果:

 

樣品

Mg量(g)

復燃率(%)

觀察結果

未添加KNO3

0.011

76

芯蕊仍有餘燼冒白煙,且產生火花後復燃。

添加KNO3

0.011

0

燭火較旺盛,但吹熄後無法產生火花後復燃。

 

3.討論:添加KNO3助燃劑,可使蠟燭燃燒較旺盛,但反而會使復燃率降低。

實驗八

實驗八鎂粉中加入其他添加劑

想法:若取火藥的成份硫、碳、鋅、KNO3粉末與鎂混在一起復燃率是否會更高?此外鐵在高溫下燃燒也會產生火花,因此試想若添加鐵是否有助復燃?

1.方法:取五種不同的粉末物質Fe、S、Zn、C、KNO3 (各0.001g)分別與Mg(0.011g) 混合,製成A、B、C、D、E五支蠟燭燃燒觀察。

2.結果:

~ 高6H2.jpg

註:"ˇ"表有添加" "表無添加。

3.討論:鎂粉中加入Fe、S、Zn、C、KNO3等物質,不但會因燃燒不完全產生黑煙,且無法增加復燃率。

五、結論

  1. 1.經過許多不同的分析方法的嘗試,我們找出了吹不熄蠟燭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流程及方法,並做了三隻不同顏色的蠟燭分析。

    2.我們分析了三種不同顏色的吹不熄蠟燭,發現蠟燭中含有蠟油、顏料、鎂粉、內芯蕊、外芯蕊等五種主要成分; 同時我們也已將各成分的重量比例分析出來。

    3.由實驗中我們發現蠟油、鎂粉、外芯蕊是造成蠟燭吹不熄的主因,顏料、內芯蕊則對蠟燭的復燃影響不大。我們按照分析結果,自行配製吹不熄蠟燭,發現的確可使蠟燭復燃。

    4.我們在吹不熄蠟燭分析實驗中瞭解,蠟燭吹不熄的原因為:燭火吹熄後,芯蕊的餘燼繼續燃燒,點燃了沾附在芯蕊附近的鎂粉,鎂粉產生的火花使蠟燭復燃。

    5.在改變芯蕊的材質實驗中我們發現,芯蕊需使用具有毛細現象的材質,才能使蠟燭復燃。

    6.我們在實驗中也發現,蠟燭的粗細,會影響蠟燭復燃,越粗復燃率會越低。芯蕊的粗細也對蠟燭的復燃影響甚鉅,芯蕊直徑太粗或太細均會造成復燃率下降,芯蕊直徑2.5mm左右復燃率最高。

    7.在改變不同芯蕊編織方式實驗中我們發現,芯蕊編織愈緊密,燭火吹滅後餘燼愈明顯,復燃效果愈好。

    8.在實驗中我們也發現,鎂粉含量對蠟燭復燃影響很大,太多或太少均會使復燃率下降,含量在0.011g左右時其復燃效果最好。

    9.在改變不同金屬材質的實驗中我們也發現,使用其他金屬粉末(鐵、鋅、鋁)因其不易燃燒,無法代替鎂粉製成吹不熄的蠟燭。

    10.在加入助燃劑實驗中可知,加入KNO3助燃劑,只能使蠟燭燃燒更旺盛,但無法提高復燃率。在加入其他添加劑的實驗中發現,在鎂粉中添加硫、碳、鋅粉、鐵粉、硝酸鉀等物質對於蠟燭的復燃並無明顯的幫助。

六、參考資料:

1.分析化學,林洪志 著

2.化學元素王國之旅 ,艾金斯 著

3.趣味科學叢書-青少年工藝製造日用品範本,全藏書局印行

4.自然科學知識文庫-科學實驗,北一書局出闆社印行

5.高中化學第一冊、第三冊,國立編輯館

6.科學遊戲大圖鑑,津田妍子 著

評語

此作品研究”吹不熄蠟燭”的組成,以各種分離方法及實驗找出其關鍵成分為鎂的金屬粒子,並模仿吹不熄蠟燭的製作方式,自行製作出更具效力的產品。此作品表現出研究學生極佳化學分析能力,所研究題目極具興趣,實驗做得很完整

回到目錄頁file:///D:/高中html/Index.htm